今天给各位分享军用运输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军用运输机按运输能力分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中国的军用运输机有哪些型号
分别是运-20、运-12、运-11、运-10、运-9、运-8、运-7、运-6、运-5等运输机,在多次重大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运-20
运-20(中国编号:Y-20,绰号:鲲鹏,英文:Xian Y-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略军用大型运输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简称:西飞)为主制造,并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
2、运-12
运-12运输机,是20世纪80年代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运-11飞机基础上研制的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运-12飞机,可用作客货运输、空投空降、农林作业、地质勘探,还可改装成电子情报、海洋监测、空中游览和行政专机等。
军用运输机主要承担什么任务?
军用运输机是用于空运武器装备、兵员并能空投大型军事装备和伞兵的飞机。可分为战术运输机和战略运输机而上。前者为起飞重量在100吨以下的中小型飞机,后者为起飞重量在150吨以上的大型飞机。
军用运输机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多由民用运输机改装而成,主要用来空降伞兵和空投军用物资,如美国的C-47和德国的空克52,均是活塞螺旋桨式飞机。到二战结束时,已出现起飞重量40~50吨,载全副武装土兵50名、航程3000千米以上的全金属战术运输机。50年代中期,涡轮螺旋桨式军用运输机问世,起飞重量增至60~250吨,最大载重20~50吨,巡航速度500~700千米/小时,如美国的C-130和C-133、苏联的安-12和安-22、英国的“大商船”和“贝尔法斯特”、法国的“布雷盖”941和法、德台作的C-160。
60年代后期,出现涡轮风扇式军用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140~400吨,最大载重30~120吨,速度900千米/小时左右,航程约5000千米,著名的有美国的C-141和C-SA,苏联的伊尔-76和安-124,能大量运送部队和装运大炮、坦克、导弹、直升机等重型军事装备。80年代末,苏联研制出当今世界最大的军用运输机安-225。在现代战争中,军用运输机是提高部队机动性,加强应变能力的重要运输工具,因此一般须具有大容积货舱以便运载大型装备,机身尾部便于大型武器装备和车辆的装卸以及空投和空降,上单翼布局以降低货舱地板接地距离而方便装卸,多轮式起落架和低压轮胎以便于飞机在较松软的跑道上起降和滑行。
[img]什么是军用运输机?
现代战争要求部队具有快速输运的能力,但是,达到这一要求的前提是拥有一大批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是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必须能实施空运、空投、空降行动,其任务是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行动。军用运输机具有载重量大,航行距离远,场地要求低等特点,并有完善的通讯、领航等设备,能进行全天候全地域地飞行。军用运输机按照运输范围,可分为战略运输机、战术运输机两种。战略运输机的航程远,载重量大,负责运输部队和重型装备,保障军队可以进行全球性快速行动。战术运输机用于战役战术范围的空运,能在前线的简易机场起落。
军用运输机与其他飞机的不同处是,机身舱门宽敞,可装运坦克、直升机等重型装备,而且舱门可分为前开、后开和侧开式,机舱内的坦克汽车可以从前开式舱门和后开式舱门直接进出。运输机还带有各种起重设备、传送装置,便于紧急时迅速装卸。飞机起降对机场条件要求很低。军用运输机均采用上单翼布局,机翼上设计有多种襟翼等增升装置,以改善起降性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用运输机在轰炸机和民用运输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空投、空运行动频繁,促使军用运输机在技术上逐渐成熟。战后,由于飞机发动机功率的提高,使军用运输机的载重量成倍地增长。主要的军用运输机有美制C130大力神,苏制安12,中国制造的“运八”型运输机,欧洲的C160等运输机,它们均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为使部队具有全球作战的能力,均研制JCSA(银河式)和安124、安225等重型战略运输机,它们的有效载重量都大于120吨,航速超过850千米/时,航程大约有4500千米,实现了以前跨洲跨洋运输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设想。而美制C17式军用运输机兼备战术战略运输能力,成为最新一代的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现役的军用运输机按照大小和用途划分,大致可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两大类。若根据其动力装置来划分,又可为螺旋桨式运输机和喷气式运输机。
战术运输机主要用于在战役战术范围内遂行空运、空降、空投等任务。这类运输机多采用2-4台活塞式或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有个别的机型选择了喷气式发动机,如日本的C-1等),它们的载重量较小(大约在5~20吨左右)、航程也较短,但起降性能不错,可在前线简易机场使用。
按照载重量划分,战术运输机又可分为轻型和中型的两种。
轻型战术运输机的载重量大约在10吨以下,它们多采用两台螺旋桨发动机或喷气式发动机。这类运输机可充分利用螺旋桨滑流或发动机喷流在翼面上产生的动力升力,因此其起降性能和经济性较好,轻型战术运输机中比较著名的机型有:意大利的C.222,荷兰的F.27MK400M,西班牙的CN212,日本的C-1,乌克兰的安-26、安-32、安-72/74,中国的运7M等。
中型战术运输机的载重量大约在20吨左右。它们的基本布局设计均采用后尾式上单翼、双发或四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有个别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低机身、后开舱门等设计方案。目前,使用较多的中型战术运输机有:美国的C-130“大力士”、前前苏联的安-12“幼狐”、中国的运8以及法国和德国合作研制的C-160“协同”等。
战略运输机主要用于在全球范围内载运部队和各种重型装备,实施全球快速机动。它们多以四台涡轮喷气或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动力(也有个别的机型采用涡桨发动机,如前前苏联的安-22),其载重量很大(40~150吨左右)、载重航程较远(5000~10000千米以上),这类运输机由于吨位太大,必须依赖大型机场。战略运输机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C-133“运输霸王”、C-141“运输星”、C-5A“银河”,俄罗斯的伊尔-76,乌克兰的安-124“鲁斯兰”、安-225“梦幻”等。
在战略运输机中,还有一种起降性能好、载重量较大、航程较远,既能执行远程战略运输任务,又能执行战术运输任务的机型,被称为战略/战术运输机。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研制的C-17。
战略运输机、中型战术运输机、轻型战术运输机在军队中各有司职,执行军事运输任务时,它们分别担负不同的运输使命。
如果将轻型战术运输机作为军用运输机体系的第一级,中型战术运输机作为第二级,大型战略运输机作为第三级的话,那么,前前苏联根据本国的情况,将这三级运输机全部包揽;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只研制和生产第二级和第三级;大部分的西欧国家由于国土面积不大,基本上不需要大型和超大型的战略运输机,他们要么采用美国制造的C-130,要么选择德国和法国合作研制的C-160中型运输机作为其第二级,然后,定购一种轻型运输机作为第一级,至于第三级运输机,个别国家考虑少量引进(多瞄准C-17、伊尔-76等),以应付不时之需;而多数第三世界的国家,由于财力有限,往往只装备一种运输机。
关于军用运输机和军用运输机按运输能力分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