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出了个张居正下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作者清秋子,
以历史人物的角度,再现明代官场波谲云诡的斗争,讲述权力倾轧之中的取胜之道。张居正生于承平时代、未逢乱世,不能斩木为兵,起于草泽,痛痛快快地当一把枭雄。整个国家,都曾经在张居正的操控之下,皇帝小儿也要看他的脸色战战兢兢,可他又不是心存篡逆的奸恶大蟗,他就是一个臣子,一个盖世无双的权臣,一个在官场凭智慧和谋略扬眉吐气的读书人。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知道他的人并不少。但我们对张居正的印象,多半只能将他跟“一条鞭法”挂钩。张居正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功绩?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思想遗产?他的经历中有哪些令人惊心动魄的传奇?他是怎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大抵都不甚了了。
明朝的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 ,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明朝首辅张居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居正是明朝赫赫有名的一代内阁首辅,也是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历史人物之一。大明朝正是在张居正的主持之下,又续命了半个多世纪。如果评价张居正的话,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一生了,即“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为什么有功,也有过呢?毕竟人无完人,张居正跟很多人一样,也同样是优缺点并存。
张居正出生在荆州江陵(现在的荆州市)一位秀才家中,自幼聪慧,十二岁考中生员,受到荆州知府的赏识。十三岁,他又考中举人,又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青睐。张居正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只是顾璘怕他年少轻狂,故意让张居正落榜。
之后,张居正再中举人,随后是进士,由庶吉士做到了翰林院编修,打造了通向大明首辅之位的基础。张居正少时聪慧,为人圆融,所以,在宦官、权臣之中,来往自由,与严嵩、徐阶等人,关系都非常密切。
张居正很快凭借自己的能力步步高升,在权力之争中,屡屡获胜,最终位极人臣,有了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张居正对于大明朝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张居正主政期间,办理了很多有利于明朝江山社稷的事情,让原本已经渐显衰微的明朝,重新迎来了一个小的复兴。
一、收服鞑靼俺答汗,稳定北方边境。
隆庆年间,鞑靼首领俺答汗准备称帝。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一名女子和俺答汗发生矛盾,归附大明。张居正让人妥善安置把汉那吉,并指使边关守将,以把汉那吉要挟率大军压境的俺答汗,迫使俺答汗妥协。
张居正趁机让人将把汉那吉礼送还乡。俺答汗见到了身穿明朝皇帝所赐大红袍的孙子时,也是感动不已,与大明重归于好,表示再不侵犯。同时,俺答汗还送还了明朝的叛臣。
张居正也趁机答应了俺答汗封贡,开设互市的请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稳定了北方边境。
二、改革吏治,实行考成法,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万历元年(1573年),因为万历年幼,而万历生母李太后对张居正又完全信任,张居正有了改革弊政的权力和机会。
张居正制定了跟踪考核官员办事能力的考评方法。他要求各地衙门都分置账簿,记录一切收发文书,以及章程、计划等各类事务,作为稽核底册。底册一式三份,一份留办事衙门,一份送六部相对应的各科,还有一份送内阁。底册上的事情,办完一件,六部各科核销一件,逾期的皆要上报。
带来的益处是,官员的考评、升降、任免有了依据,裁减了大量冗员,政令从此畅通,办事效率提高。同时,也让很多积欠良久的事务得以办理,税捐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库收入增加。
带来的坏处是,原本内阁握有行政大权,张居正通过考成法,将御史言官也纳入了考核范围,监察大权也顺势到了内阁手中。此举虽然加强了集权,却不利于监察。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效率,却不利于制度中弊端的持续发掘和改革,没有长久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三、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充实国家财政。
万历六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土地,查处隐瞒的庄田。万历九年,张居正开始全面实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将税役合并,按亩征收银两。此举,清查出隐瞒的土地三百余万公顷,同时,简化了税赋征收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明朝国库迅速充盈。
四、重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稳定了北部边防。
张居正任人不拘小格,以才能和办事为主,所以,他容忍了李成梁在辽东总兵任上的一些胡作非为。而李成梁也回报给了张居正辽东数十年无兵患的成果。
戚继光也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稳坐蓟州总兵十余载,有效防御了鞑靼等部的侵扰。而戚继光也是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快速陨落。
五、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减少了水患。
潘季驯是明朝有名的治理河患有功的大臣,曾经先后四次治理黄河水患。原本,潘季驯在隆庆年间被弹劾罢官,到了万历四年(1577年),张居正再次启用潘季驯,万历六年(1579年),正式让潘季驯再次总理河漕。
正是在潘季驯的主持和张居正的支持下,黄河得到了疏通,河堤得到加固,让黄河中下游此后的数年安然无恙。
张居正去世后,被万历清算,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自尽,全家饿死十余口。潘季驯受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仗义直言,“治居正狱太急”,虽然被牵连罢官也毫无怨言。
张居正锐意改革,踏实做事,让颓废中的明朝为之一振,给万历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不过,张居正去世之后,却被万历清算,而张居正被清算的原因,正是“身家之过”。
一、痴迷权力,打击异己。
张居正原本还是非常正直的,曾经在隆庆元年上书《陈六事书》,表明自己的改革意见。只是,他的上书入泥牛入海,一去就无影无踪。这让张居正进一步看清了朝廷,有了争权的想法。
徐阶斗倒了严嵩,年迈致仕之后,高拱和张居正同居内阁。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驱逐了高拱,成了内阁首辅。再加上万历年幼,李太后的信任,张居正大权在握,不免剑走偏锋。
张居正先是因为父亲去世,不忍回家守孝,放弃刚刚到手的权力,刻意夺情,即戴孝办公。他还廷杖了反对的官员,甚至将一名大臣的腿打断,致使这名大臣落下了终身残疾。
张居正同时还进行严厉的控制言论,禁止批评时政,打压宣扬人性解放的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将代表人物何心隐收押拷打致死。并且,张居正还下令禁止修建和毁去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名山书院。
张居正对待大臣、士人如此,对待万历皇帝也同样不客气。曾经就因为万历读错了诏书上的一个字,就遭到了张居正的严厉大声呵斥。当时,吓得万历惊慌失措,满朝大臣皆惊。
张居正的这些做法,是导致张居正去世之后,被人清算的直接原因。
二、生活奢靡,徇私舞弊。
张居正的确是改革能手,但是,同样有贪欲,爱好被人阿谀奉承。
野史中,说张居正的32人抬大轿,内有卧室、厕所和简易浴盆,张居正吃饭时菜肴过百味,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张居正的奢靡生活应该不假。其去世之后,也的确从张剧中家中抄出了房产、金银器物数十万两之多。一个清廉的官员的确应该不会有这么多家资。
张居正自己很奢靡,却天天教育小皇帝万历,要例行节俭,省衣节食。当万历发现真相之后,才更加痛恨张居正。表里不一的人,的确更遭人恨。
张居正同样也爱好奉承,并且徇私舞弊。通州知县张伦极尽拍马屁之能事,把张居正母亲拍的很舒服。结果,张老太太在张居正面前一句话,立刻被张居正破格提拔,升为了户部员外郎,去管钱粮了。而张居正的两个儿子,在张居正时期,也分别中了状元和榜眼,惹来非议极多。
正是因为张居正确实有实实在在的过错,在张居正死后,立刻被人抓住了把柄,很快被弹劾。再加上万历非常痛恨张居正专权和欺骗他,这才导致张家被抄没,长子自杀,其他子嗣被流放充军的惨剧。还好,万历听人劝,赏了住所还有田地给张老太太养老。
终万历一朝,都没人敢提给张居正平反之事,直到天启年间,小木匠皇帝才逐渐给张居正平反,恢复名誉。到了崇祯时期,崇祯帝感叹当朝无良相,想起了张居正,才彻底为张居正平反。
张居正为人,有大公无私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总体而言,他无愧于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功绩远远大于过错。而且,他的过错也早已偿还了,张居正还是无愧于一代名相之称的。
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的资料?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嘉靖进士,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他和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政大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国十年,为人善谋,独揽朝政,是明代最有权威的一个首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当政期间,面对吏治败坏、财政危机、赋役不均、军心涣散的局面,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①整顿吏治。张居正目睹嘉、隆时期的混乱政局,认为其症结在于吏治腐败,官僚们“虚声窃誉”,“爱恶交攻”,结果吏治不清,贪官为害,故救时之急务便是刷新政治。
万历元年(1573)提出考成法。其方法是逐级考核,随事考成,“抚按以此核属官之贤否,吏部以此别抚按之品流,朝廷以此观吏部之藻鉴。”
(《张文忠公全集》奏疏5)以部院考查抚按,以六科监督部院,以内阁督察六科。实行相互制约、监督,借此提高内阁权力。
同时,抑制宦官势力,整饬学政,加强对生员的控制,重用人才,裁汰“冗员十二、三”。结果,行政办事效率提高,中央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卷213《张居正传》)。
②整饬边防,改善民族关系。张居正安定边防的方针是“外事羁縻,内修战守”。
当时,北边战守的重心在蓟州。隆庆元年,调任御倭名将谭伦、戚继光主持蓟州防务。
戚继光以曾对倭作战的浙兵作骨干,加紧练兵。他根据蓟州地理条件和蒙古兵作战特点,决定使用战车,并以步、骑配合作战。
他又修补长城,建筑敌台一千多个,大大加强了防御力量。戚继光整饬边备的工作得到了张居正的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北边的安全。
辽东方面,经过王崇古、方逢时的修边墙,开屯田,战守力量也加强了。至此,长期以来“虏患日涂,边事久废”的局面得到扭转。
在边防巩固的基础上,张居正还通过和谈来改善明朝和蒙古族之间的关系。停战议和,互市贸易,“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水,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明史》卷222《王崇古传》)③量入为出,节缩开支。为挽救当时的财政危机,维持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张居正一方面裁减冗官冗费,节省皇室的费用。
另一方面,严加催征田赋和清理逋欠。万历初年,下令“自隆庆改元以前逋租,悉赐蠲除,四年以前免三征七”。
万历二年(1574)规定,拖欠七分之中,每年带征三分。第二年又定“输不及额者,按抚听纠,郡县听调”。
并用考成法来严厉督促官员奉行。经过一番整顿后,明王朝的财政收入有了好转。
④丈量土地,打击豪强。万历五年下令清丈土地,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通行丈量,限三年竣事。
万历九年清丈基本完成,全国田亩数字为701万余项。对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⑤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参见《一条鞭法》)。张居正改革,是明朝封建统治者,为了挽救明中叶以后积弱积贫的统治危机而搞的一场改良运动。
经过改革整顿,阶级矛盾暂时缓和了,社会经济也有相对的恢复和发展,府库钱粮充羡,边防力量加强,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张居正改革是明朝中期政治家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明朝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7万顷。
在朝廷,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田24万亩。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 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
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 剧,激起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邓茂七、刘通、蓝廷瑞以及刘六、刘 七等农民起义。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
怎样才能将封建统治维持下去呢?地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 求一条自救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 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宰相)。
他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在内政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 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 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 组织准备。
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 *** ,课吏职,行赏罚,一 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
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使 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于是“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达北 京。 “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 的重大变革。
明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十分繁杂。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
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等等。“一条鞭法”的内容是: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就是把各州县的田 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
张居正的故事简介
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今后人扼腕叹息。
作家早年素有诗名,近年倘佯于朱明王朝之间,对这位毁誉参半的乡党悉心研究,将诸多感悟凝诸笔端,力图全方位塑造出这位政治家的血肉之躯,展示万历前后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图。 小说围绕着张居正与首辅高拱这两位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宫庭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写出了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塑造出了张居正、高拱、冯保、李贵妃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同时,通过对典型环境的生动再现,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小说既弥漫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韵,又给人晓畅通达,引人入胜的阅读愉悦。
政治家张居正简介
生日:嘉靖四年农历五月三日 (西元1525年西历5月24日)
忌日:万历十年农历六月二十日(西元1582年西历7月09日)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 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 *** 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朝文臣,内阁首辅,因其辅佐皇帝治理有效,具有重大历史功绩。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张居正的简介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
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千户。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江陵。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7月9日。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 *** 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
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方法如下: 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
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
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如果到了县里还是如此,那就一直降下去,直到知府什么官都被削去,回家当老百姓为止。
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帝国内阁首辅、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
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朝文臣,内阁首辅,因其辅佐皇帝治理有效,具有重大历史功绩。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
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
请选择一个不同类的.商鞅梁启超王莽吴起张居正.并说明理由.
王莽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明朝张居正的简介
概况
[编辑本段]
生辰:1525年5月24日农历5.03
忌日:1582年7月09日农历6.20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史上最优秀的首辅,最好的政治家。
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 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 *** 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img]明朝大政治家张居正
无为而治,大臣治国的万历帝:
明朝万历帝神宗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梁启超甚至说:明代政治家只有张居正一人。明朝出了好几位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的皇帝,出了名的有嘉靖皇帝朱厚熜和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可是明朝依然还可以继续统治276年,才被满清取代。明朝有如一个无人驾驭的王朝,因为有首辅及能治国的大臣在把持朝政。这些皇帝就抱着“你办事,我放心”和无为而治的态度,过着太平日子。说起来,万历皇帝还在万历十五年(1587),在殿试中所出的考题是“无为而治”!
万历帝抄恩师的家:
张居正是万历帝的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还未成年,当时的太子的朱翊钧。张居正对这未来皇帝寄予厚望,要使他成为千古明君,朱翊钧也对张居正毕恭毕敬。
最令人惋惜的是,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两年,就被人弹劾。时年21岁的万历帝竟然立即剥夺他在张居正死前九天所封赐的“太师”荣誉,撤销“文忠”谥号,而且更进一步抄他的家。可怜被困在张府内老弱妇孺,有十余人 *** 活饿死。长子张敬修也含恨自缢身亡,次子张嗣修被流放。
万历帝对待一手扶持自己的恩师,竟然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这种失去理性行为,有人认为是万历帝因为长久处于张居正的严厉管教约束之下,感觉到威权震主的不安,产生一种反叛心理,做出反常的变态形为。
正义永存,耻辱昭雪
张居正居功至伟,万历帝是很清楚的。而且万历也表达过感恩报恩之情。故此《明神宗实录》有记录万历所说: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后来万历这样毫无情义行为,也是历史上认为匪夷所思的事。
不过,公道自在人心,人还是有良知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相信也是史无前例。家破人亡的张居正,竟然使当年要推倒他的反对派,抛开恩怨,义无反顾为他鸣冤。被张居正打压、贬职、罢官的人赵锦,翰林院学士于慎行上书为他求情。连因得罪张居正而引退的工部右侍郎陆光祖,复官后出任吏部侍郎,因为维护张居正,又再被降职。因政见不同被张居正处以廷杖八十,打到残废的都御史邹元标,还拖着一条拐腿为昭雪张居正而奔走呼号,不念旧恶,称赞张居正「功在社稷」。所幸,张居正死后约四十年,耻辱得以昭雪。崇祯年间,张居正获得全面 *** ,恢复谥号,子孙亦获袭职。张居正的故居被改为“张文忠公祠”,让后人瞻仰。《明史》盛赞张居正为政期间「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相信张居正泉下有知,亦可瞑目了。
张居正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男,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为内阁首辅。此时由于新任万历皇帝朱翊钧年幼,张居正得到其母李太后的信赖,开始独掌一切军政大事。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但他的财政措施带有强烈的敛财性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政体为之肃然。不过在严苛的考成法下,地方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不得不使用残酷的手段逼迫老百姓交税,造成死人无数、民怨不断的局面。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查出其藏有大量金银珠宝,说明张居正言行不一,贪污严重。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明朝政府为了借助张居正的敛财办法,为其恢复名誉。
关于明朝出了个张居正和明朝出了个张居正下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