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日经中文网1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10年投资18个港口》的文章。
文章称,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等公开资料,从2010年到2019年12月的近10年间,中国收购并出资建设的海外港口至少涉及18个国家的25个项目(其中部分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投资总额约为1.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4.52亿元)。来自招商局集团(下称招商局)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下称中远海运集团)两家国企的投资占了大部分。
其中,前者作为国内大型港口运营企业,收购或出资的海外港口项目(包括与其他企业重叠的部分)最多。后者作为国内最大的航运公司,涉及9个项目。
上述日媒指出,最近这两家公司的活动非常活跃。
去年11月,希腊港口规划和发展委员会(ESAL)批准中远海运在比投资6.118亿欧元。这是中远海运自2016年完成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务局(PPA)多数股权以来的又一重要发展里程碑。中远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他有能力将该港口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港口。
据了解,比雷埃夫斯港位于希腊东南部,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地中海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21世纪以来,比雷埃夫斯港逐渐衰落,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陷入严重亏损。
2008年,原中远集团获得碧港二、三号集装箱码头特许经营权。2010年9月,中方接手3个月后,集装箱码头开始连续实现月度盈利,仅用两年时间就补偿了之前的全部亏损。
2016年,中远海运收购港务局67%股权,同年8月接管港务局运营。
如今,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长到2018年的490万标准箱,全球排名从MA时的第93位跃升至第36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人们认为,比雷埃夫斯港对中国特别有吸引力。过去,要把家电、服装等中国产品从中国运到西欧、北欧,很多航线都是从南海出发,经过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再穿过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但据相关人士透露,“随着比雷埃夫斯港建设的进展,可以在港口卸货,通过铁路运输,可以大大缩短向全欧洲客户交货的时间”。
该媒体还称,去年11月,招商局还决定投资9.55亿美元收购海外港口。据报道,它将在亚洲和欧洲收购10个终端。
“观察两家公司公布的共18个海外港口的货物吞吐量,2018年有15个港口比上年增长,其中10个港口增长超过10%。只有两个资助的项目吞吐量减少了。”文章写道,“这两家国企都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企业。”
中远海运于2016年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和中国海运集团重组而成,这两家公司在中国航运业排名前两位。集装箱运输量排名世界第三,拥有集装箱运输企业中远海运控股等上市公司。
该集团此前在全球投资了约55个码头,2018财年(截至2018年12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0%至2808亿元。
而招商局则是诞生于1872年清朝时期的历史悠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