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思图高杨”文化交流活动抵达泰国。
在泰国的历史上,有一个美丽的国名,叫做“暹罗”。在中国古籍中,对“暹罗”这个国家最早的记载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元时期。
据宋元史书记载,当时泰国境内有“暹罗”和“罗湖”两个国家。1296年,周大官作为元朝使团的一员,到了真腊,写了一本书《真腊风光》,其中把真腊以西相邻的素可泰王国称为“暹罗”,那里的人称为“暹罗人”。
元末明初,两个国家“暹罗”和“罗湖”成为一个国家“暹罗”。有学者认为“罗湖国”吞并了“暹罗国”,也有学者认为“暹罗国”吞并了“罗湖国”。但是不管是什么过程,基本统一了现在整个泰国领土的暹罗国还是建立起来了。
那么,暹罗是什么意思?暹罗的英文名是Sayam或Siam,最初是印度人对泰国乃至印度支那半岛的称呼。Sayam或Siam是从梵语音译而来,有两层意思:黑色或深色皮肤;金色或金黄色。
另一方面,暹罗在中国语境中是这个国家的名称。
其实暹罗的主体民族是泰国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泰国人包括泰国人、柬埔寨的泰国人、越南的泰国人、老挝的老挝人、缅甸的掸族、印度的阿萨姆族和中国的傣族。
据说泰国人是古哀牢人的后裔,起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的古人。2000多年前,哀牢人吸收中国文化,与周边多个民族融合,初步形成了现代泰国人的雏形。
有学者认为,公元1世纪,泰国人广泛分布在中国长江上游。到公元10世纪,泰国人沿着澜沧江、怒江向南迁徙到中南半岛,逐渐聚集到现在泰国所在的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那么,泰国人怎么称呼这个由自己民族建立的国家呢?
答案是没有固定的标题。
原因是泰国人对自己的国名观念淡薄。他们通常以首都来命名他们的国家。例如,当首都在素可泰时,他们自称为“阿那扎素可泰”,大城、敦吴立和曼谷王朝也是如此。
然而,在十九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方国家都曾在中南亚和南亚殖民,泰国人和中国一样,不可避免地参与国际事务。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个正式的头衔。所以他们采用了当时泰国民众比较认可的国名——蒙泰作为国名。1856年,曼谷王朝为适应国际习俗,采用暹罗,或称暹罗,作为官方国名。
从此,历史证明,泰国人民这个古老的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具有空之前的民族凝聚力。他们建立的国家在18、19世纪帝国主义瓜分中亚、南亚殖民地的狂潮中保持了独立,没有被外国列强作为殖民地占领。
那么,暹罗是怎么变成泰国的呢?
这与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个国家出现的被称为“泛泰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潮有关。这种思潮认为,泰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应该建立一个国家,以自己的民族名称作为国名,强烈主张用民族名称“泰国”代替“暹罗”的名称。
1939年,当时实际控制暹罗的人是著名的“泛泰”信徒,在他的要求下,暹罗政府通过决议,将国名改为“泰国”。
据当时的政府称,他们更改国名是基于三个考虑:
第一,“暹罗”这个词是从外语音译过来的,不是泰语。
第二,泰国的主体民族是泰国人。为了纪念泰国人民和泰国人民,国名应以他们的民族名称命名。
第三,在当时的很多官方资料和文件中,都说“泰人”是由“暹罗”统治的,这会让人误以为是另一个叫“暹罗”的民族在统治这个国家。
最后这个提议通过了全民公决,暹罗正式更名为泰国。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栾皮文·松坎领导的泰国政府实行亲日政策,成为日本在东南亚的“友好邻邦”。1944年,日本在东南亚战败已定,亲日的泰国政府也随之垮台。在反法盟军的要求下,新政府于1945年2月将国名恢复为暹罗。
三年后,栾皮文·松坎通过军事政变在暹罗重新掌权,再次出任总理。1949年5月11日,第二次将国名改为“泰国”。
这一次,栾皮文松坎的统治更加稳固,持续时间也更长。此后,他被尊称为泰国的“永年总理”,泰国的名字从未更改过。
这就是“暹罗”变成“泰国”的全过程,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伟大国家建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