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既是李泽厚晚年的自作主张,也是他晚年所有采访中留给读者的印象。李泽厚喜欢一个人,从来不过生日。每次回国,他都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可以吃饭,但不能开会;可以有讨论,但不能演讲;可以采访,可以拍照,但是不能上电视。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一旦涉及到原则性的观点,李泽厚从不让步,哪怕朋友们无情。
李泽厚在生死问题上已经做了一些透彻的思考。李泽厚说,他的父母都在四十岁前去世,能活到这个年纪是一种意外。他曾经在家里放了一具骷髅,提醒自己随时迎接死亡。晚年的李泽厚遵循着他所谓的“四静”:安静地写作,安静地读书,安静地生活,安静地死去。如果你得了重病,不要向你的朋友和亲戚报告,以免担心。“如果不健康,还不如早点死。”
“10月11日,李先生(泽厚)修改了《伦理学新论》的序言,这应该是他最后的手笔。”(马于)
九十岁那年,被问及人生感悟,李泽厚说了四个字:“还没悟到。”他最欣赏的是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力求“谦让,无论留恋与否,但看热闹,何必烦恼”。
马与李泽厚的对话中透露了李泽厚的这些思想和想法。在李泽厚晚年的交往中,马是他最亲近的人之一。即将出版的《一个小小的生命: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展示了李先生一生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马在多年与李先生的交往中掌握了许多内容。
马告诉新京报记者,李泽厚先生生前对这本书非常重视,在序言中认为“可以作为我的学术传记来读”,近几个月又多次询问这本书的出版进度。“原定10月底看这本书,现在书稿还没到付梓,哲学家已经去世,我深感悲痛!”李泽厚在序言中写道:“我九十多岁了,头脑和大脑都在衰竭。我本该保持沉默,却来写序言。然而往事模糊,我只有失望。现在我很抱歉,但我受伤了。”而李泽厚先生的遗愿中也提到,希望《人生的故事》能够顺利出版。
经马先生授权,现将《人生: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部分章节出版,以资纪念。
对话|李泽厚、马
节选|李永波
下文经授权摘录自《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马群林编撰,南京大学出版社,预计于12月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