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捧着遗像,甘才知道,为什么哥哥牺牲的噩耗从遥远的边境传来——一直说自己做后勤,只需要“买菜算账”的甘祖荣,原来是禁毒战线上的“尖刀战士”。
在云南省德宏州,503.8公里长的边境线蜿蜒曲折,有的隐藏在群山之间,有的被狭窄的河流隔开,有的甚至将村庄一分为二。作为毒品入境的第一道防线,甘祖荣和战友们隐瞒身份,模糊姓名,成为缉毒肉搏战中致命的“隐形人”。
2021年9月,甘和他的同事们来到芒市烈士陵园祭拜烈士。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刀片刷过之后,他们脸上就没有“马赛克”了。原云南德宏公安边防支队自1951年成立以来,于2019年进行了改革,转入出入境管理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至少有四名士兵因在禁毒中的牺牲而被授予烈士称号。他们的墓碑上只有一颗醒目的红星,除了名字,籍贯,生卒年月。
钢枪被烈士亲属接过,“红星”成了胸前的那串警示牌——即使它们注定在风起云涌的禁毒战场上保持“隐形”。
“天下没有毒”。从军人到警察,信仰从未褪色。“着装变了,但我们的职责没有变。禁毒工作离不开人的落实。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守护自己最坚定的信念。”
意想不到的坏消息
甘祖荣是全家的骄傲。
大哥甘祖军还记得,2000年冬天,参军的弟弟甘祖荣离家时,身上只有一个背包。那天,在毕节的大雪中,兄弟俩翻过一座又一座山,颠簸着来到长春堡镇武装部。
当时,甘祖军把自己所有的钱——138元,都拿出来给了弟弟。第二年,考上大学的他收到了弟弟寄来的一个大包裹,里面有他全身的新衣服,还有葡萄糖等营养品。“你刚高考完,补补营养,在大学好好成长,以后找个好工作。”
虽然还是一个入伍才一年的新兵,但甘祖荣似乎正在迅速拔节起来,成为兄弟姐妹之间的“主心骨”。
甘祖荣在新兵连靶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参军时,他的妹妹甘初中毕业,跟着村里人到深圳打工,后来到浙江。这让甘祖荣很担心,怕她年轻找工作被骗,怕她“被拐做媳妇”。那些年,甘经常收到她二哥的来信,恳切地劝她继续读书。“不然她以后跟不上社会会后悔的。”
甘在电子厂拧螺丝,从早到晚坐流水线,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块钱。她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寄回家。顾虑被冲淡了一点,负罪感转而攻城略地。甘祖荣在信中写道,“瑶姐,为了这个家,我真的为你辛苦了。”
老房子墙上的日历本,在急速的转动中,抖动着一条时间的河流,年复一年平静无波地向前流淌。直到噩耗不期而至,只有一次,划破了所有的幻想。
那是2007年3月底的一天,我收到了甘祖荣出事的消息。春节过后不久,刚回到浙江工作的甘恍惚中踏上了一条陌生的路。从浙江到贵阳、昆明,再到德宏州,几十个小时,慢如几十年。
她很难相信衣服上溅出的冷汗——二哥一直说自己在部队做后勤,所以没有危险。平时他买菜算账怎么会出事?
2007年2月,甘祖荣(右)与大哥甘祖军合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谜底在最后慢慢揭开,是甘出人意料的回答:2005年,甘祖荣从昆明边防指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德宏盈江县原知那边防派出所,成为禁毒战线上的一名“尖刀战士”。最后,他倒在了这个战场上。
“隐姓埋名”下,数据记得他是如何一次次游走在刀刃上的:个人缴获鸦片4770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名;参与破获贩毒案件11起,其中万克以上特大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缴获毒品47.3公斤,运毒车辆2辆。2006年底,甘祖荣荣立三等功。
对于甘秦雨来说,这样的二哥很陌生,但他的选择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她记得二十多天前,二哥回家探亲,一家人忙着杀猪,做贵州风味的腊肉和香肠,围坐在桌前有说有笑。房前的大核桃树上挂着果子,我妈一颗一颗摘下来,让我二哥带回部队。
她还是不愿意相信,那个爱吃香肠、腊肉、核桃的二哥,在26岁的时候突然消失了。
边境上的枪声
当甘最后一次来看他的二哥时,郭杰的大脑还被蒙着。边境地区的深山令人肃然起敬。这个刚从军校毕业三年的年轻军人,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枪战。
子弹在他头顶呼啸而过,弹痕刺激出一串串血线;手榴弹在他面前三五米处爆炸,导致他的耳朵暂时失聪一周。但郭杰说这些“太轻了”。在那片山林里,他永远失去了三位战友——白建刚、许、甘祖荣。
甘祖荣牺牲后,家人收到了革命烈士通知书。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潜伏的风,捕捉时的光,空空气中的血腥味,已经一帧一帧的焊进了郭杰的心盘。15年都不敢忘记。
德州盈江县支那乡支洞村白岩村民小组月亮石岔,是一座群山环绕的小水坝,位于中缅边境约580米处。2007年3月25日,抓捕组的郭杰、甘祖荣、许等7名同志在这里遭到伏击。
山上全是一人抱不到一起的粗壮大树,地上挤满了鬼针草。他们一动不动地躺着,仔细观察着对面山坡上的风和草,腿上爬满了水蛭。
中午时分,山坡上缓缓现出人影。三个人从缅甸方向越过边境线,用碗口粗的木棒挑着鸦片来到山脚。其中一个叫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