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高三中考成绩出来了,我们班是适当年级第一名。更让我惊讶的是,那些一直在中高年级徘徊,一直考不上高一的小男生,考上了昆山最好的高中。
我和数学老师张四目相对,抑制不住喜悦。我们击掌大笑。我不知道,但我们都知道这么多!
真不敢相信“那个方法”只用了一个多月,就这么有效!
一个
记得初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我和学生讨论评分方案,大家都觉得应该在数学上有所突破,因为数学总分130,是所有科目中的一个重点科目。而且数学的考题基本都是一种题型。只要理解一个问题,就能理解一类问题。的确,初三,谁数学赢了,谁就可能脱颖而出。
然而,学生们虽然明白了数学的重要性,但在操作上却无所适从,仍然虚伪地说着“做好数学作业”。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感到无所适从。
我心里清楚,他们所谓的“做得好”只会停留在嘴上。当他们遇到不会做的问题,或者时间来不及的时候,估计就会跳下来不做了。然后,他们会一大早去教室抄作业或者直接用手机搜索答案。也许只有那些立志考上最好高中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好”。
那么,怎样才能让全班真正养成每天做数学作业的习惯,努力提高数学成绩呢?
2021年5月的中午,我像往常一样看眼科代表写在黑板上的各科作业,权衡某科作业是否过多。突然发现数学作业旁边多写了一句话:“做好,P45页第3题!”
“什么意思?”我问我的数学课代表小鹏。
小鹏是四个数学班的代表之一,平日里负责布置和收发黑板上的数学作业。但在学习方面,所有老师对他的评价就是两个字——“浮躁”。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中上游,数学只能拿到90多分。连学校的优秀班都没有资格进,他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不足。他自己也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克服自己看不见摸不着的“浮躁”。
小鹏跟我说:“张老师说这个题目比较典型,容易中考,让大家好好做。”
2
脑子里突然一闪,“好好干”?
好吧,那我们就好好做好每一天吧,就在每天的作业里拿一个题目,让每个学生都完成,在学校做。学生肯定很欢迎,因为这是每天作业里的话题。当它在学校完成时,不但没有增加他们的负担,反而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和数学老师张商量后,我马上制定了“好好干”计划的实施方案。
首先,负责每天早上问数学老师张的作业,然后尽快把它贴在黑板上。张老师指定其中一个题目为“做好”。这个题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修的基础题目,难度是学生稍微跳一下就能搞定的;第二,必须属于中考常见、多发类型。
其次,学生利用上午的课间休息时间,学习讨论如何做这个题目。中学学习结束后,我会问哪些同学已经会做这个题目了,让他们举手,让不会做的同学利用课间时间向他们请教。
再次,放学的时候,我会问哪些同学已经做了,会做的同学再举手。如果他们不会做,就去问那些会做的人,确保每个学生在上学前都掌握了这道题的做题方法。
最后,放学后,我会请当天做过“小老师”的同学——也就是给别人讲解过题目的同学——上台领取“小老师”的标志——绿星。
这时候人们会问,会不会有学生不会做这道题,却说会?
事实上,这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这是那天学生的作业之一,他们比任何人都急着要在上学前做完这道题。
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个坚实的保障措施——“一天做好一次,三天做三次”。
在每个人都说“会做”这三个问题后,我将请课代表小鹏在一张A4纸上手写这三个问题,并打印成小试卷。第四天我会给他们监考,全班考一次,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并且非常熟练的完成。
因为三天的考试,同学们每天讨论话题的时候真的不要凑数,因为自欺欺人的结果就是第四天就原形毕露了。同时,因为大家对题目都比较熟悉,所以每次测试都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
考试结束后,试卷将由数学老师张批改,15分钟左右即可全部批完。所有答对的学生都被张老师奖励了“小星星”。错了的同学要找一个同学请教,然后去找另一个同学完整的讲解解题过程,然后改正再交给张老师重新批改。
所有答对的同学把试卷折叠好,放在教室外墙的“满分袋”里,领养了一只可爱的树脂小狗。总共有12个品种,谁有能力收集就看谁的了。
相聚的时刻,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无比幸福。
三
就这样,“好好干”计划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张老师的坚持,我的坚持,的坚持,学生的坚持拧成了一股绳。数学老师说孩子听课效率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小鹏因为他有更多的任务要做,而且作为数学课的代表,他总是要表现出一些样子来告诉他的同学有关这个话题。不然别人问起来会很尴尬,但他也开始拼命研究题目。但他自己的能力毕竟有限,总有看不懂的时候。于是,他和一群同样“浮躁”的玩得好的小男孩经常在课间聚在一起,从最初的闲聊,变成了为了一个话题而面红耳赤。
不经意间,孩子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小鹏的自信心变得更加充足,他也变得更加冷静。
每天放学,我总是笑着问:“今天谁给别人讲解了数学题目?”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互相解释的事情,我告诉他,他告诉我!”
我高兴地说:“太棒了!一个个都是小老师!”
每隔几天,我都会在上学前点一份好吃的外卖,暖暖地放在站台上,让他们洗手自己吃。
我常说:“小老师辛苦了!能够自己教别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我来教你”很快成为我在班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张老师经常感慨:“进班好舒服啊!”
学会一个问题,就能学会两个问题。长此以往,可以学到很多问题。一个好的方法总能调动起大家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去请教同学和老师,主动去完成作业,提高成绩。
作为老师,不妨试一试。有时候,学生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