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作为一种语标,不仅仅是简单的构词法,如芥菜籽、须弥,也可以是一个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哲理和智慧,从词源上可以一窥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间礼仪等历史。《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章,石太君的生命终结在阴间,写贾母之死是“当我听到贾母喉咙里发出轻微的声响,她的脸变成了微笑,她居然在八十三岁的时候去了那里。”
《三国演义》中写道,荀攸因曹操欲称王维,劝谏无效后“忧怒而病。他病了十多天,死了,享年五十八岁。”
《水浒传》中,宋江邀郓城县首府雷横入伙上梁山,雷横婉拒:“小弟常年送母后,来投缘。”
也是死亡的意思,所以我们有各种说法,比如“死”、“终年”、“存年”、“得年”、“死年”等等。这些词或敬语是严格按照死者的身份来使用的。如果在一个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用错了,就不是闹着玩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措辞会有这么大的压力?这要从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来理解。
儒家五礼 :凶礼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了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儒、道、墨、法四大哲学体系。
到汉武帝时,董仲舒“废百家,独尊儒术”的执政理念得到贯彻。从此,儒家文化成为后世推崇的正统思想。
众所周知,儒家非常重视五伦和家庭伦理,提倡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脱胎于周朝的礼乐传统。我们描述的是一种文明的社会秩序混乱,通常被描述为“礼崩乐坏”。“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础,所以我们中国人自称“礼仪之邦”。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教程》中说:
“当仪式延伸时,家庭就形成了,当仪式的适用范围扩大时,就成了‘民族’。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是因为礼为所有中国人树立了一个社会关系标准。”
子曰:“不学礼,不可立。”儒家的五礼包括:吉凶祸福、福报福报、福报福报、福报福报。
祭——祭神、祭地神、祭人、祭鬼的仪式;
与丧葬和自然灾害有关的凶丧仪式;
客——邀请国家、接待客人的礼物;
军-军演习,征服的仪式;
贾——何清冠婚之礼,宗族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