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薪,无子女”。
作为“80后”的小宋夫妇,和80年代的“敢吃螃蟹的人”一样,在矛盾的交织中坚守着“二人世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份关于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选择不生孩子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人口总量的担忧。二是让你的生活更轻松;第三是更好的自我实现。
20多年过去了,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丁克族不断壮大,但不变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以及他们对自己幸福生活的探索和把握。
幸福选择
刚刚退休的老王60多岁了,日子过得很舒服。
“睡到自然醒,就像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一样,可以说有点‘肆无忌惮’。”老王和老伴,没有儿女,喜欢穿宽松的运动服,好像为旅行做好了准备。
不用担心孩子的工作和婚姻,不用攒钱给孩子买房,也不用照顾孙子...在朋友眼里,老王和老伴的生活缺少了很多现实的羁绊。但是30年前,老王没有想的这么全面。
“我们当初不想要孩子,是因为我们夫妻都是事业型的,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多赚一点钱。”老王说,他担心生孩子会偏离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选择生孩子,你就得负责到底。如果做不到,干脆一开始就不做。不然对孩子不公平吧!”
对于李梦(化名)来说,在中年时感到放松和舒适并不容易。
“孩子上学没有压力,也不用辛苦照顾日常生活。和他们有孩子的同龄人相比,真的很轻松。”45岁的李梦没有多少皱纹,一头黑发,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得多。
夫妻双方都以事业为重,不愿意让孩子影响工作;做“新新人类”的代表,我们有全新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所以我们拒绝让“第三者”(孩子)介入;不要让自己和孩子太累,认为自己为了孩子的成长必然要努力,不如不生;对家庭生活没有信心,对生活没有完全把握就不要孩子;受经济条件限制,我觉得目前的工作不够稳定,希望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放宽家庭幸福的条件,认为没有孩子也能过得充实;我相信社会保障功能的进步,认为“防老”不一定意味着“养儿防老”,家庭保障功能逐渐由社会承担。
老王和孟丽都认同一些人总结的选择“丁克族”的七大理由。
打破“惯性”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丁克”和“快乐选择”的背后,也有一系列不理解、不支持、不保障的“负面评价”。
千百年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老王对此深有体会。
“过了家长这一关就是‘生死关’。”老王说,一开始父母反应强烈,“严厉批评他,不给我们留余地。”
李梦遭遇的是“家庭批判”。她介绍,“从父母到兄弟姐妹,再到七大姑八大姨,一个个轮番上阵。”李梦说,在反复解释他如何不喜欢孩子、他的健康状况如何以及他如何规划没有孩子的未来之后,李梦和她的丈夫最终“赢了”。
而法老当时的“策略”就是“拖延”。“一年一年拖下来,我爸妈也就渐渐放松了。再加上我夫妻都是有梦想的人,他们会尊重的。”
虽然在网上,还是有很多对丁克感兴趣的年轻人焦虑地问“丁克怎么说服双方父母?”但毫无疑问,数据对丁克的开放程度最有发言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60万个丁克家庭。
为了打破人们的思维“惯性”和自身的现实“困境”,丁克家庭一直在用精彩的生活元素编织更美好的生活。为了充实自己,老王夫妇养了宠物狗,养了花花草草,制定了有规律的、充实的“人生计划”。“从早起晨练,到晚上追剧,我们的生活没有被‘抛弃’,也很‘仪式化’。”
铺好“后路”
对于“丁克”来说,持续的经济保障和未来的养老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
某网站发起的“丁派”vs“丁克派”辩论中,“你老了该怎么办?”这是丁洋学派自认为的“获胜论点”。
但现实是,在参与投票的1576人中,有1203人选择坚定支持丁克。
李梦还认为,在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的今天,那些危言耸听的论调似乎不合时宜。除了在单位正常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保外,李梦和丈夫还买了几款商业保险产品,让自己未来的保障更加充分和立体。“现在尽早投资,老了就能享受及时的回报。”
至于以后的养老问题,老王和老伴早就想好了“以房养老”的方法。“我们在北京有两套两居室的房子,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生活、养老、生病的需求。”他说,他和老伴在北京选了一个中高端的养老社区,并注册了。“这个养老社区住的都是高素质的老人,软硬件条件也很好。”
“我们俩现在都开始攒钱,有计划地投资。毕竟我们以后的生活要靠自己,主要靠钱支撑。”小宋说,他们在享受二人世界的同时,也看到一些丁克夫妇“后悔了”。“我们还是坚定的‘丁克’,但在未来,没有‘逆转’的可能。”
加强护理
陈新忠,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在他看来,丁克家庭的持续存在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推广学校教育制度。丁可家族夫妻普遍学历较高,漫长的学校教育体制可能导致一直在读的博士生错过了毕业后恋爱生育的黄金期。二是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逐渐走向包容,大众也逐渐理解和认可丁克家庭。第三,经济生活压力的制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再是人们的生活目标,有品质的生活成为年轻人追求的理想,而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满足于两个人。第四,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现代科技让现代生活丰富多彩,但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隐患越来越多,正在降低人们的生育能力。”陈新忠说。
“丁克家庭不是社会的另类,而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该认可和尊重丁克的家庭生活方式,引导丁克的家庭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积极、向上。”陈新忠说,其实很多独生子女父母晚年还是一个人,不想打扰孩子的生活,怕给孩子增加负担;独生子女大多在工作,很难和父母在一起。但与独生子女父母相比,丁克夫妇在晚年生活中需要相互帮助和扶助,也需要社会的关心、帮助和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陈新忠看来,丁克家庭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低,对老龄化影响轻微。目前影响不大,其发展趋势需要持续关注。“首先,公众应该尊重丁克家庭,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其次,工作单位、社区、同事要关心丁克家庭生活,不歧视地促进其个人发展,引导丁克家庭生活方式健康向上。第三,政府和社会应及早规划丁克老人的养老关怀工程,完善丁克老人的各种保障制度,让他们能像正常家庭一样享受生活,安度晚年,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