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黄昏,一个朋友写的一句话,轻轻的击中了我。她写道,“我在等待一个平庸的一代,但我害怕失去我的兴趣和热情,因为我在生活中除了温饱一无所有。”
饮食,人之大欲。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往往意味着治愈。名人中,说到美食,汪曾祺先生一定是其中之一。王老爱逛菜市场。他曾愉快地写道:
“在一个新的地方,有些人喜欢逛百货公司,有些人喜欢逛书店。我宁愿参观食品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红辣椒。它们熙熙攘攘,拥挤不堪,让人感受到一种乐趣。”
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市场的烟火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跟随着美味,摇曳入人心。这不需要说什么大道理,心底升起的暖意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那时候,无论你多么沮丧,多么舍不得生活,多么“突然”地跑回来,你心里的那个小人儿都会把头一转,喃喃地说:“嗯,生活还是可以再忍耐一会儿的,不是吗?”难怪古龙说:如果一个人很绝望,想自杀,那就让他去菜市场吧。
吃东西太美妙了。就算食物还没跑到“进口”环节,光是逛市场就已经治好了一半。难怪季羡林说:一走进菜市场,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吃喝这件事,粗糙简单,却优雅婉约,富有诗意。如果真的要讲究的话,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季节,一个美丽的小镇,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果你得到另一个知道内情的美好的人,一个充满美丽和美味的人...如果这不是人类的幸福,还有什么是?
2021,辛丑年,就这样轻轻的来了。这几天,大地回暖,连北国都经历了微妙的春天。这时候,对江南的向往,就像冰雪融化的江面,开始泛起一层涟漪。
作为一个从小就睡在河边的南方人,我几乎每晚都梦见烟雨中的粉墙黛瓦,“春风是绿的,江南岸是绿的。明月几时照我?”
坐在河边,喝杯“熏豆茶”
北方的树枝还没变黄变绿,但和朋友的旅行计划已经基本敲定。我们的第一站是位于浙江湖州的南浔。我们的安排是在小桥流水中一路溜达,一路吃饭。
“中国江南的封面”南浔,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的千年古镇。河水蜿蜒,天幕摇曳,它住在河边,城在桥旁。古镇的闲适闲适,带来了岁月沉淀的静谧。随便选一条河边的长椅坐下,向老板娘要一杯“熏豆茶”,听听潺潺的流水声,看看对岸的绿树。四个字,岁月静好,柔化时光。
说起熏豆茶,恐怕北方的朋友没几个尝过。是南浔的特色茶,成分很神奇。绿豆、陈皮、干胡萝卜、芝麻、布子仁、白茶、枸杞混合冲泡饮用。茶可以解渴,绿豆可以嚼。浓郁的熏豆香味和陈皮的橙香交织在一起,在口中挥之不去,独特的香味让唇齿留香。
记得以前在兰州的时候,喝过一种叫“三炮台”的地方茶,里面有枸杞、桂圆、红枣、绿茶、冰糖。它尝起来又甜又好吃,有一种地方风味。与南浔的“熏豆茶”相比,有些特别的味道,仿佛伴随着江南的烟雨,有一种绵长连绵。
来到南浔,怎么能错过“南浔的蹄子”呢?
顾名思义,“迅蹄”也知道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幅员辽阔,是舌尖上的中国,南北方的做法不一样。南浔的猪蹄讲究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色泽鲜嫩,色香味俱佳。他们咬的时候,嘴里软软的,很好吃,第二口第三口就忍不住嚼了。
吃了浔儿的蹄子,心满意足。而且嘴巴和手上还残留着一层黏糊糊的口香糖,美味的余味还残留在唇齿间久久难忘。到了南浔怎么能错过这道美食呢?
如果你一手端上一碗米酒,一手端上米酒,你会像仙女一样快乐。洗完手,再沿着河边走,看看商店里陈列的招牌,看看返乡的老婆婆手里的青菜,看看逗逗老房子前困倦的老猫,听听“轻声向吴侬问好,谁有白发?”,很悠闲。
如此无忧无虑,连时间都可以忘记。嘀嗒声不再是日常忙碌生活中的催促,而是生命本身的跳动。稳中有柔,此起彼伏,让你忍不住眉头一皱,心胸一宽。一首久违的小曲爬上你的嘴角,你听到心里一声幸福的叹息:唉,这就是生活。
就算偷半天又有什么坏处呢?
看春就吃“绣锦”
去江南看春天,是无数人心中的人间乐事。去南浔看春,怎能错过“绣锦”呢?
看起来像普通小青菜的绣锦,却是真正的南浔特产,因为离开了南浔就无法生存。说它活不下去可能也不为过。毕竟现在的技术让无数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但是绣锦只有南浔长得好,我也愿意相信。我愿意相信,这种看似普通的小青菜,是土生土长的,只有南浔才能拥有。
绣锦看起来像青菜,褶皱比普通叶子多。相传越王勾践将石送给夫差,石在吴越边境南浔东栅过夜。他在河边洗了洗脸上的胭脂粉,又上路了。
美女施的胭脂水洗水被当地农民用来浇灌蔬菜,结果蔬菜长出了花纹。炒过之后还是绿色的,入口糯软,满屋都是香气。这汤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吃了这道菜,再尝试其他蔬菜,感觉索然无味。
绣锦,是否带粉在石表面,不得而知,但民间传说一直是人们愿望的实现,情感的寄托。当年在溪边玩浣纱的绝世美人,活在人们遥远的记忆里,她绣的锦是绿色的。这不就像她对石的万年青的向往吗?
南浔还有一种叫做凤雏的美味食物,它是由糯米锅巴和加了白糖的开水做成的。入口绵软香甜,是甜品爱好者的心头好。
我总是在偷偷的想,一碗汤吃绣锦不知道该怎么办。清脆的绣锦,白生生的汤,“Xi”这个词有薄纱的意思。多么像一个岁月深处的少女史,她清纯洁白的性格和如云的风韵呢?
丁胜蛋糕和橘子蛋糕都是吴侬软语做的?
去江南,自然要吃江南的年糕。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软糯的糕点总让我怀疑是吴侬软语做的。总之,他们在我心中是最好的。
记得那年在杭州遇到男朋友,两个人都害羞的脸红了。他不知所措,着急地说:“我带你去有名的大饭店吧……”我摇摇头,说我要吃一口最软最糯的江南。
他带我去了何方街。那天下雨了。我穿着他买的翡翠雨靴,一路踢着水。我们在何方街的房间里看着过去,品尝着过去,那些颜色赏心悦目、味道香甜的蛋糕落入了我记忆的深处。这过去的一年,如果我想起它,我仍然有雨,云,和脸红和软糯的气味。
南浔的丁盛糕和橙糕,一个橙红一个粉白,软糯可口,甜而不腻。糯米做出来,火笼蒸,出来就是一派稻花香。
高定在云南也有。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长、教授、夫人都曾在街上卖过。所以说到丁盛饼,我总觉得在绵软洁白的外表下,还蕴含着那个时代人的刚毅和性格。
橘饼是南浔的传统特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橘饼,顾名思义,有橘饼,软而不粘,醇香可口。不知道为什么,橘饼总让我想起冰心的《小桔灯》。白色的封面里有一个红色的小核。也让我想起了周公的《橘子红》,迷离的江南梦。
南浔有很多好吃的,一定要吃一碗“双面”。
南浔有很多好吃的。随便逛逛,这里吃一点,那里尝尝。很可能你的胃会像收获季节的谷仓一样满足。然而,即便如此,还有一种小吃你一定不能错过。那是南浔的双路口。
不要小看这个面。要知道,人们都去过央视的《舌尖》寻找当地特色美食。双十字,其实就是双浇,也就是至少有两种浇头的面。
南浔的双面人,酥肉,炸鱼比较传统的双水。另外还可以搭配卤汁、菜丝、酸菜等食材,味道鲜美。
据说当地人吃面很讲究。一般生女婴就去五福楼,生儿子就去状元楼,而龙凤面馆男女皆可。
南浔一直是一座富有财富和文化的城市。用一句接地气的话来说,就是“有钱有文化”。南浔,民风淳朴温暖,有着浓浓的人情味。
刚生完孩子的人会在状元楼、五福楼或者龙凤面馆给邻居面子票,邻居有空就享受。所以南浔人手中往往有多张脸票。如何随便待人,真的很神奇。难怪,一到南浔,不管是谁,都会觉得岁月静好,来了就不想走。
说了这么多南浔美食,我已经迫不及待要踏上这片“水晶水”的土地了。去看看她那清澈的天空,清澈的土地,清澈的水车,清澈的池塘,领略一下江南的美景,跨越千年,依然婀娜多姿。你呢?愿意和你一起去吗?